你所住的地方有被限水或停水嗎?是否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呢?

最近,台灣許多地方都因為乾旱,開始限水或停水,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。而在原鄉部落,「缺水」影響部落農作物的生長,是需要被關注的課題。

因此,這次 #修補市集 的活動,我們邀請夥伴們,一起走到部落的農田,觀察作物生長,同時聆聽水與部落間的故事,體會水的珍貴。

▋ ka lja kakerarang 就是缺水真的嚴重了

我們跟著瑪家鄉 #美園教保中心 的馬秀辛老師,一起到平時小朋友上課的田裡。雖然田裡有地下水井可以灌溉,但每一滴水都非常珍貴,於是馬老師重新佈置田裡設施,把平時洗東西的水槽,移到芒果樹附近,洗完的水流到地上就可以灌溉芒果樹,不浪費每一滴水。

離開農田,我們經過一段水圳,過去作為灌溉用途的水圳,現在變成排水溝渠,平時閘門只會開小縫,控制水流量進出,完全沒有灌溉的功能。「我們這個地方是農業發展區,但是為什麼農業發展區卻沒有基本的水利設施?」馬老師問。從農田地景的變遷,我們看見基礎水利設施的缺乏,無法支持部落耕作,生產自己的糧食作物。

接著,來自三地門鄉 #大社部落 的青年拉麼參,作為留住大社原鄉部落的代表,分享山上最近的耕作情形。拉麼參解釋,ka lja kakerarang 這句話是大社原鄉的 vuvu 說的,是指乾枯到連小支流都沒有水,跟每年冬季枯水期的意義不同,「ka lja kakerarang 就是缺水真的嚴重了。」

平時,拉麼參跟著部落的家人,在山上種植部落的傳統作物小米。她表示因為缺水,這一季的小米穗比以往小很多。從前採收小米時,太小的小米穗,一般會綁紮作為裝飾,但是今年每一株小米都很珍貴,即使很小的也要收成。拉麼參也提到,雖然小米穗比較小,但是每一顆果實的皮反而是薄的,每粒都很飽滿,所以小米的品質是很好的。

▋ 水源是部落發展和文化存續的命脈

長期深耕部落產業發展的 #深活共構 團隊成員林子雯,則分享自己在瑪家鄉禮納里與在三和部落的種植經驗。子雯表示,在魯凱族傳統裡,從作物播種、照顧到收成分享的歷程,是回應部落裡人們的心意。例如為了將來部落青年的婚禮或有新生兒,要分享收成給予族人祝福。因此,部落長輩們對待作物是非常珍視,期待作物能有好收成。

呼應馬老師在走讀時的介紹,子雯也提到三和村的水圳已失去灌溉功能,在這裡耕作幾乎都要打井,而且是每個農戶自己要負責,但費用非常昂貴,對想要返鄉耕種的青年,是很大的門檻和負擔,希望相關單位能正視這個問題。

來自台中 #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 的夥伴林建治,則分享外來資本如何影響部落。建治說,部落並不是沒有水,但因為許多外來公司進入投資,部落水源很多已被外來公司掌握,讓部落族人失去水權。土地流失及水權失去,不僅影響部落農業發展,也連帶衝擊部落傳統文化延續。

「德瑪汶」在泰雅語的意思就是「深耕」,面對上述的處境,大安溪沿線部落的夥伴,決定串連部落裡的個別小農,集結小農們的作物農產一起販售,共同面對困難。

▋ 面對極端氣候,我們在同一條船上

透過這次的走讀活動及分享,我們希望讓夥伴們體會,長期乾旱如何影響部落的發展,進而反思對自身生活環境的影響。

氣候變遷不只影響原住民族部落,也同時影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。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,我們可以共同做些什麼?

----

歡迎你和我們成為互助照顧的夥伴,你可以↓

👀瀏覽臉書粉絲專頁,認識我們;

👁️‍🗨️觀看影片,了解部落孩子怎麼被照顧;

👉閱讀年報,看我們在土地上長出免疫力;

📬訂閱電子報,追蹤最新動態;

📣捐款支持我們,讓互助照顧遍地開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