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和部落托育班的故事不是僅在潘老師身上,在這個特殊的小小天地中,也有許多其他老師與幼童的故事。依照規定,因為是屬於托育班,招收的學生都很小,因此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就較低,托育班的編制有4位老師,不像一般幼稚園一班只有2位老師。


托育班中共有4位老師,除了潘老師外,其他的老師都是非常年輕,約是大學剛畢業的原住民年輕人。


其中有一位族語能力很不好的老師,當這位年輕老師剛進入托育班時,因為托育班是採全族語教學,所以她就無法擔任教學工作,只能在旁邊協助潘老師的教學,準備教學所需的物品,或協助處理學生的事情,但是潘老師還是非常希望她能在一旁一起學習族語。




這位老師非常認真,自己也下定決心要學好族語,於是從學習聽簡單的會話開始,到慢慢地學習說簡單的族語,經過半年多的學習(除了跟在潘老師下面與幼童一起學族語外,也與幼童一起互動來學族語),現在已經能獨力擔任教學的工作,雖然有時她的族語也會被幼童糾正,但畢竟她還是努力地在學習。


這一個故事很令我感動,因為這個托育班採取全族語的教學,不但讓幼童學會族語,同時也產生了讓一個年輕人重新學會族語的附加價值,而這一個附加價值將會一直產生永續的效應(因老師會繼續教以後各年度的孩子)。


托育班中也有許多與幼童學習有關的故事,除了前述幼童因有很好的族語能力,而能糾正族語不好的老師以外,幼童也發揮大帶小的同儕功能。


在這方面,平和部落托育班的幼童不但學會生活自理能力,同時也能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幼童,這是在知識的學習之外、值得大大肯定的成果。


另外潘老師也說出了一個故事,曾經有人送她一些只有文字而沒有圖片的中文字卡,有一天當她在整理時,有一個幼童用族語問:「老師,這是什麼?」潘老師也用族語回答說:「這是字卡。」


潘老師發現幼童很好奇,所以,有一天就把幼童集合起來並坐在她面前,潘老師先拿出5張字卡並平放在幼童們面前,以族語告訴幼童們說:「這是字卡」,接這用族語指著一張一張的字卡說:「這是糖果、這是帽子、這是房子……。」


幼童們就跟著老師唸,潘老師接連展示並教了十幾張的字卡。幾天之後,潘老師將幾張字卡吊在托育班教室某一角落的牆壁上,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幼童跑去那邊用族語唸起來,更神奇的是一張都沒有唸錯。


當筆者聽到這個故事後,心裡很激動,一方面驚嘆幼童們的學習能力,一方面驚嘆托育班的辦班效益。平和部落托育班除了提供原住民幼童族語學習的機會外,也在幼童早年生命中灌注了民族的文化與價值,更難能可貴的是,當老一輩的族人聽到自己的孫子們說著族語、唱著古謠,那份文化傳承有望以及祖孫能直接溝通的激動之情,恐怕又是托育班另一種意外的價值吧!


2010-09-01╱台灣立報╱第06版╱族群╱   ■陳枝烈(屏教大教育學系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