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小vuvu蓋茅草屋】
文/林蓉珊(陪伴工作者)
這學期,#馬兒社區互助教保中心 幾乎每天都帶孩子們到田裡耕作,工作累了,需要有一個「工寮」乘涼、休息,因此,它是我們學期初的重要議題。
教保中心的老師們,因此開始著手規劃「部落的建築」主題課程,也將這樣的主題,和照顧部落長輩的 #文化健康站 照顧服務員們討論,他們決定,讓老小vuvu一起「蓋茅草屋」!
早期部落的房子或工寮,會使用綑綁好的草來當屋頂。活動的前一週,照顧服務員們和老人家一起到田裡拔草,並綁成一捆捆的草束。同時,也搜集資源回收的紙箱,活動材料幾乎都是 #就地取材。
活動當天,大vuvu、小vuvu們分成三組,由老師們給予材料後,大家開始盡情地發揮。
我在現場觀察覺得非常有趣,有一組大小vuvu,一起蓋一間很大又精美的茅草屋,屋頂的茅草黏得很整齊,屋子旁還蓋了涼亭,裡面則有床鋪。
vuvu說:「這樣才不會漏雨,客人來的時候也可以休息!」我覺得這一組實在是細心又嚴謹,讓房子能夠在縮小版的世界裡,發揮日常生活的功能。
另外一組,將材料平均分配,做出好幾間迷你的茅草屋,老vuvu們架起屋子主要構造後,把重要的屋頂留給孩子們嘗試。這一組的茅草黏得很有「個性」,孩子們也充分發揮創造力。
最後一組則蓋得最久,幾乎到了活動尾聲才做完,討論聲此起彼落,黏上茅草後,還要修剪整齊,非常用心。
最後,照顧服務員和老師們,邀請各組分享他們做的茅草屋,並為它取名,大vuvu跟小vuvu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。
有一組作品無法拿到前面展示,於是我們一起到他們的桌前,一位老vuvu拿起麥克風說:「我們做的是一個部落。」vuvu開始仔細地介紹著:這一間比較大間、屋簷上有雕刻的是頭目的家,前面有一個廣場,是族人討論事情、聚集的地方;圍繞在周圍的房子是族人們的家屋。
老師們問:「kina(排灣語,媽媽、阿姨輩的稱謂),這個部落叫什麼名字?」老vuvu回答:「vinacan(上帝創造的部落)」。
後來,我和部落經驗非常豐富的美花老師聊天時,提到這個名字,我才知道,原來,馬兒部落歷經五次遷村,第一次遷村的部落,就是取名為「vinacan」。
今天的共學活動,我很有感觸。
而這些美好的照顧和學習圖像,只有 #紮根在地,才能逐步實現。
----
歡迎你和我們成為互助照顧的夥伴,你可以↓
👀瀏覽我們的臉書粉專,了解我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decare/
👁️🗨️觀看影片,了解互助照顧:https://youtu.be/aPsmKRHWQ44
https://youtu.be/xp0qwXlvoi4
📣支持我們的募款計畫:http://bit.ly/3aGe3D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