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校放寒假,我們在社區繼續學習、成長(上篇)】
過完年,開工了,大人紛紛去上班,但小孩卻延後開學,繼續放寒假。
你的孩子寒假在做什麼呢?身為家長的你,是否煩惱多出來的這幾天,該怎麼幫孩子安排時間呢?
寒假與暑假,從學校的角度來說,是孩子「離開學校」。但從社區的角度來說,孩子是「回到社區裡」,可以全天參與社區在發生的大小事,以及接觸在社區生活的其他幼兒與長輩。這些是孩子平常在學校,沒機會學習到的。
過年前的一週,屏東縣瑪家鄉的美園社區進行「小幼共學」。身為課後班sinsi的我們,與國小的哥哥姐姐們討論:「你覺得有甚麼是升上國小後,很重要必須要學會的?」
哥哥姐姐們認真思考後,投票選出:「寫名字」、「練習加法」、「整理自己的東西」、「綁鞋帶」這四項能力,並且討論形成「課程」,帶領比他們更小的、教保中心大班的弟弟妹妹。
在社區課後班的「體育課」中,國小和教保中心孩子一起踢足球。哥哥姐姐們一開始都太認真了,彼此快速的傳球、射門,忘記弟弟妹妹的存在。
「你們這麼快,弟弟妹妹都碰不到球了,要給弟弟妹妹練習的機會!」經過sinsi提醒,哥哥姐姐們才意識到,不是自己玩就好,而是要學會跟弟弟妹妹「一起」,要讓他們認識足球。大家互相提醒,不要忘記哦!
在分享如何「整理上小學的書包」和「綁鞋帶」時,哥哥姐姐耐心介紹自己書包裡的物品,並讓弟弟妹妹一次次拆開自己的鞋帶,重新綁上,哥哥姐姐專心的引導,這樣的畫面非常溫馨可愛。
「小幼共學」神奇之處,是國小的哥哥姐姐,平常在學校疲於學習課業,此時讓他們有機會成為「老師」,感受自己可以帶領弟弟妹妹,並從中整理自己的經驗和能力。這是他們平常不一定有機會體驗到的經驗。而對弟弟妹妹們來說,他們也可以感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顧和教導,感謝他們的用心準備。(下篇待續)
#你是否也擔心過大班孩子的幼小銜接
#讓在國小生活過的哥哥姐姐來當老師
#平常特別吵鬧的哥哥姐姐當老師就認真起來了
#要當老師不能太隨便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