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回家》紀錄片觀後感(上)

文/莊宣愛(平和社區發展協會2020年暑期實習生)

一開始會選擇這部影片是因為,這部片的開頭是比悠瑪(平和)部落的景,以及長者說著舊部落的記憶,因此我抱著聽舊平和部落故事的期待,繼續觀看這部影片。



但影片開始後,我就發現,我完全想錯了,這部影片是在說,對於部落的人來說,什麼是家,為什麼要回家,以及他們怎麼回家的。

在這部影片中,有三個視角,大社部落、美園部落與平和部落,而這三個視角的共同點是,回到或留在這裡的人與工作者,看見在部落的生活是需要與自己的土地、大自然、以及族人有所連結,且這樣的文化與記憶,需要透過教導被傳承下去,不然正漸漸被遺忘,最終只會停留在課本的歷史紀錄上。

所以,大社部落的兩戶人家回到部落中,帶著孩子們學習怎麼在部落中生活,例如劈柴、生火、挑石頭、種芋頭等等,孩子們一開始可能是覺得很好玩,但大人也會教導他們應該怎麼做,讓他們在玩樂中也學習怎麼工作、怎麼生活。

美園教保中心的老師發現,原先帶回部落的教材孩子們不感興趣,因為這跟他們的生活沒有關聯,因此開始調整教學的內容與方式,帶著孩子在部落中走動,用他們生活中真正碰觸得到的,去教他們學習與認識自己的文化。

平和部落則是工作者因著在老人據點的服務過程中,看到部落的幼兒們沒有人照顧,而開始成立的托育班,其核心理念「共同照顧」指的是,除了孩子,被照顧的是整個家庭:家中的大人能放心的出去工作,因為知道是族人們照顧著自己的孩子,而孩子正學習與參與著部落的事,這樣緊密的關係是互相支撐著的,這就是部落的照顧。

看著這樣子的照顧以及所堅持的精神中,讓我想到的是我自己的童年以及父母,他們在我成長過程中,也因著看見環境所教給我的,與他們認為重要的有所不同,而嘗試去做在主流社會中不太理解的事。(下篇待續)

※《回家》紀錄片預告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j_N3F8wQQM

※如何得到《回家》:定額定額每月捐款500元(含)以上12期,就贈送您「回家」DVD光碟一片。

#感謝實習生精彩又細膩的書寫回饋

#想知道什麼是主流社會不太理解的事

#敬請繼續看下去

----

歡迎你和我們成為互助照顧的夥伴,你可以↓
👀瀏覽我們的臉書粉專,了解我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decare/
👁️‍🗨️觀看影片,了解互助照顧:https://youtu.be/aPsmKRHWQ44
📣支持我們的募款計畫:http://bit.ly/3aGe3D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