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防疫,你會想到什麼?─在日常勞作中的實踐與鍛鍊

文/陳欣妤(部落互助托育行動聯盟)

  打開電視,充斥著各類專家在教導我們口罩要怎麼消毒才能重複配戴、次氯酸水跟酒精的使用方法和殺菌效果有什麼不同、大型量販店的酒精棉片和衛生紙最近又被搶購一空、哪一間學校最近也改成視訊上課跟遠距教學…

  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斷升溫,恐慌好像也隨之蔓延。我們對生活看似充滿無力,然而,回到我們的日常和在地,除了市面上的各種防疫產品與遠端科技,我們真的沒有其他應對的可能了嗎?

  轉身看向 kainguumu 低著頭辛勤耕耘的土地,我從我們原本就有的生活樣式裡,看見了在這個充滿變動與未知的二○二○年,另一種面對災難的想像。


  
       

  從年後開學至今,我們在田裡的日子將近要兩個月了。這些日子,我們如常跟著土地和作物的生長,呼吸、勞動和學習。

  一早八點,孩子們陸續進到田裡,戴上帽子、換上amigece(雨鞋),用懸掛在芒果樹下的肥皂將手洗乾淨,坐在微風吹過的工寮裡舒服地吃起早餐。


  
早上九點鐘,太陽上升到剛剛好的位置,有著剛剛好的溫度,映照著陽光下拿起工具跟著老師進到田裡的孩子。有的孩子蹲下來細細地數makapailrange(花生)和bae(紅藜)今天又多長出了幾片vasaw(葉子),有的孩子耐心地蹲在一叢rumagai(高粱)的周圍,將附近的ubulu(雜草)和一叢中比較細、比較矮、長得比較不好的rumagai給間拔掉。



  孩子們分散在開闊又通風的田裡工作,沒有室內群聚或密集接觸的問題,更不需要一直戴著口罩,口罩可以留給需要的人或需要的時候使用,為真正要用到的時刻做準備。田裡充足的日曬,也幫助我們用天然的方式殺菌,抑制身體或環境裡病毒的滋長,老師也不用再花費大量時間、用大量的化學消毒水,反覆地進行室內空間的消毒和清潔。

  早上十點半,田裡的勞動告一段落,孩子們回到芒果樹下一個一個石頭圍成的半圓形團討區休息。石頭剛被太陽消完毒,曬得熱燙燙的,孩子們用肥皂洗完手後,安心地坐在石頭上吃水果,補充身體健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。



  田裡是我們熟悉的環境,進出的人都單純又彼此熟悉,因此家長知道我們要一直在田裡上課後都很放心。kainguumu甚至很開心,因為這樣的契機,孩子們可以這麼長時間、這麼完整地待在田裡,跟著土地一起學習。

  從剛開學時地瓜(ki urasi)、花生(ki makapailrange)的收成,到開始整地、翻土、拉水袋、種下新一季的作物到現在,我們的小米(becenge)、高粱(rumagai)和紅藜(bae),如今也生長到要密集間拔的照顧期了。

  孩子們在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的農事工作中,持續地參與和勞動,累積真實工作能力的同時,也健壯身體,增強我們的身體對於病毒乃至一切致病因素的抵抗力。

  小幼班的美惠老師觀察,「小朋友以前這個季節流鼻涕、感冒的機率很高,可是來田裡後,現在目前在吃藥的只有一個小孩,孩子流鼻涕的情形也少了很多」。

  勞動之外,健康的飲食也是保護我們的方法,怡倫老師和孩子說,「除了不要被病毒感染之外,我們也要有強壯的身體,這樣病毒來了,我們就不用害怕,因為我們就不是會被感染的那個人」。

  在田裡,我們吃的東西都是自己種的,沒有加工、沒有噴藥,也沒有什麼我們看不懂的東西。孩子們跟著kaingu將地瓜從土裡挖起來,運到工寮給廚工Tagaga ina料理,中午,餐桌上就有了好幾道不同的地瓜料理;上一季收成的高粱和紅藜,分享給美園孩子的家長(小農餐桌的老闆)小民和Muni,下午,他們就變出了美味的傳統穀物雜糧麵包,帶來田裡給孩子們當點心;週二的課程,教會的百加牧師,也帶著孩子們用田裡剛收成曬乾的花生、紅藜和小米,不再額外添加其他的加工物,製作了濃郁的花生醬和營養的穀類餅乾。


 
 從田裡的糧食生產到餐桌上的料理製作,我們都親身參與其中,所以也沒有什麼食物安全的問題,可以吃得開心又安心。

  坐在工寮上放眼望去,比較大的孩子跟著kaingusinsi在田裡工作、幫忙,比較小的孩子一個牽著一個,跟著sinsi在凹凸不平的田裡練習怎麼走才不會踩到作物,一邊走也一邊看著哥哥姊姊工作的樣子,現在,他們已經越來越熟悉進田裡要戴帽子和換amikece(雨鞋)了,也會模仿哥哥姊姊說:「要小心不可以踩到作物,不然我們的作物會死掉!」。回復到我們過去集體被照顧的生活裡,不只防疫,我們也收穫了其他更珍貴的東西。



  ※

  兩個月來,面對疫情逐漸升高的趨勢,電視新聞報導民眾紛紛恐慌性購物、貨架上空無一物的亂象,似乎也讓我們看見了我們對當代物質消費的依賴。當我們習慣了生活所需的一切都透過購買成品的方式得到,再也沒有能力看懂環境、利用環境原本就有的資源生存,面對如新冠肺炎這樣的全球災難,我們的無助與脆弱便顯得一覽無遺。

  美園社區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在防疫期間的實踐,是在日常生活的鍛鍊中培養孩子面對未知災難的能力和準備,不只是kainguumu過去傳統生活樣式的延續,更是我們在思考人類社會未來的集體走向時,可以學習的一個對象。


(本文同步刊登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第372期)

----

歡迎你和我們成為互助照顧的夥伴,你可以↓ 👀瀏覽我們的臉書粉專,了解我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decare/ 👁️‍🗨️觀看影片,了解互助照顧:https://youtu.be/aPsmKRHWQ44 https://youtu.be/xp0qwXlvoi4 📣支持我們的募款計畫:http://bit.ly/3aGe3D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