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回家的真實,是溫暖和壓力共存的日常】

「串‧照─部落整體照顧紀錄展」最後一場系列活動,我們放映黃淑梅導演2018年的紀錄片作品《回家》。



片中,淑梅導演紀錄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、瑪家鄉美園部落、三地門鄉大社部落,部落長者、中生代、青年,在不同的年齡階段,傳承部落文化和生活倫理的心路歷程。

會後,我們邀請兩位片中部落的青年,平和部落的心渝、美園部落的禕箴,分享看完影片的感受,以及小時候在部落成長的經驗。

來自高樹國小的老師詢問:「妳們覺得部落讓妳們最想念的是什麼?」

禕箴說,她從高中就離開部落唸書、住校,大概兩週還是會回部落一次,但現在上大學後是到臺南念書,離開部落的時間更久了。


她覺得一個人在外面,會很想念部落那種「互相關懷」的感覺。舉例來說,在日常生活中長輩看到自己,都會很親切地問「吃飯了嗎?」如果當時肚子餓,就會和他們一起吃。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很緊密,是讓她很想回家的原因。

心渝則說,的確部落關係很緊密、很互相照顧,不過,現階段她自己比較想住在外面,能有一些自己的空間。

在部落裡面生活沒有秘密,很多事情部落裡很快就會知道。像如果有人交男朋友,長輩們會一直關切,就會讓年輕人感受到一些壓力,有時會想要逃避。不過她也了解,長輩是出自於關心才會詢問。


雖然分享的時間並不長,但從兩位青年的分享中,可以感受到部落裡人和人之間,很親近、有困難時會互相照顧的溫暖。但當代社會中,很強調人的「獨立」、「自主」,會發現即使是部落長大的孩子,也需要一些個人的生活空間不被打擾。

「回家」也許不完全是美好和一帆風順,因為距離貼近,所以會看見更多外人看不到的、難以言說的事物。

但是,因為了解和明白,而仍選擇持續攪和、持續參與社區或部落的公共事務,或許,這份力量才更顯得真切、珍貴而動人。

#你想回家和不想回家的理由是什麼呢
#在外地工作就不是回家嗎
#在家鄉居住就真的是回家嗎
#回家比想像中更複雜而多義
#歡迎留言分享你回家的想法和經驗

----

歡迎你和我們成為互助照顧的夥伴,你可以↓
👀瀏覽我們的臉書粉專,了解我們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ndecare/
👁️‍🗨️觀看影片,了解互助照顧:https://youtu.be/aPsmKRHWQ44
📣支持我們的募款計畫:http://bit.ly/3aGe3DO